孔拯暗自苦笑,明確的意識到自己和同僚們在這件事情上的無力。
他根本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蘇詠霖推動科舉改革,蘇詠霖愿意和他在事前說這件事情都算是在尊重他們的知情權(quán),不然的話,換一種霸道一點的做法也不是不可以。
誰能攔得住蘇詠霖為所欲為?
老天爺?
不,他不當天子,他是人皇,沒有孝敬老天爺?shù)谋匾浴?br/>
手持軍隊戰(zhàn)無不勝的蘇詠霖,是這世上最強大的人。
一念至此,孔拯也不想再說些什么了,于是乎這個改革計劃就那么推動下去了。
禮部正式接受這一計劃,決定對這一改革計劃進行一番研究,對皇帝提出的工科、理科、法科就行要以什么樣的錄取方式來錄取進行商討。
而這其中需要大量的專業(yè)人士來提供幫助——禮部現(xiàn)有的人手只能對文科考試的標準進行商定,因為這是他們的專長,而對于工科、理科、法科之類的事情,他們完全不知道該怎么做。
只能仰賴專業(yè)人士。
誰是專業(yè)人士?
蘇詠霖會為他們提供專業(yè)人士——
因為進行了分科取士的改革,原先的禮部科考司人手不足,需要進行擴編,蘇詠霖準備按照文理法工四個工作組的方向來重組科考司。
于是蘇詠霖授意新任吏部尚書、復(fù)興會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劉永貞開始對禮部科考司安插人手。
除了原先就在工部、三法司等部門工作的專業(yè)人士之外,還有一些新發(fā)展的年輕復(fù)興會員也以各種各樣的名目被安插進入了禮部科考司,負責籌備科舉考試的相關(guān)工作,這樣一來,一時間禮部科考司內(nèi)“人才濟濟”。
對于這一情況,孔拯和周江只能干瞪眼,眼睜睜看著吏部往禮部安插人手,一點一點擴大科考司的人員編制,且還都不是他們派系的人。
他們原本還想著通過科舉考試大量引入他們這邊的相關(guān)人士來增加山東系官員的話語權(quán),現(xiàn)在看起來,他們連自己僅有的話語權(quán)都未必能保住。
周江私底下和孔拯就此事進行商談的時候,連連感嘆蘇詠霖的過度強勢實在是古之未有,他從未想到皇帝可以如此霸道。
可是孔拯卻看得很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