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網絡上的數字專輯還有可能做手腳的話,那么實際生活中,線下的實體唱片的銷量在當今社會就是根本沒有水分的了。
因為實體唱片銷量一向不好,根本沒得賺。
就像作者出版實體書,基本上都是賠錢買賣,賺個吆喝。
在網絡銷售火爆的同時,一周之內,許遠和孟筱萱的這張超級專輯《我們》就在華語樂壇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驚艷一筆。
內地第一張三白金唱片,橫空出世!
而且勢頭還在猛漲,沒有停止!
什么叫做白金唱片?
白金唱片的標準是什么?
這東西有什么用?意味著什么?
現(xiàn)在的年輕人或許不解。
因為網絡音樂這種方式,已經成為了現(xiàn)在的主流音樂。但經歷過那個實體音樂年代的人才會明白,內地三白金有多么的恐怖。
寶島地區(qū),金唱片的標準是兩萬張,白金唱片是四萬張。
香江地區(qū),金唱片的標準是二點五萬張,白金唱片是五萬張。
三白金唱片,分別就是賣出了十二萬張和十五萬張。
但在內地,因為人口基數的原因,這個數據,要翻好幾下。
內地金唱片標準是五十萬張!
白金唱片的標準是一百萬張!
而三白金,就是三百萬張!
三百萬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