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至太陽的廣闊星域里,一幅壯觀的宇宙奇觀同時出現(xiàn)在了人類與泰伯星人的監(jiān)控大屏上,即加裝了可控核聚變發(fā)動機的那684個星艦模塊和單元在攜帶著800枚巨型核彈的5艘武裝護衛(wèi)飛船的掩護下,如同一股奔襲的焰流浩浩蕩蕩地向太陽進發(fā)而去...
它們與栗劍鋒所乘坐的太陽光帆的距離正逐漸拉近,最終,兩者的距離保持在了約8萬公里左右,至此,一直維持不變。
有核彈之威,泰伯星人只能作壁上觀,靜等時機。
時機就在地球與太陽的第一拉格朗日點附近,此處便是動手之地。
果然,當那684個星艦模塊和單元和裝載著800枚巨型核彈的5艘武裝護衛(wèi)飛船剛剛飛過地球與太陽的第一拉格朗日點時,泰伯星人就開始行動了。
為了避免誤傷自己,泰伯星人的那支由7艘中型星際戰(zhàn)艦所組成的監(jiān)督艦隊開始了攻擊前的機動,它們分成了3個縱隊并以半圓形的隊列向外圍分散而去...
它們將機動到最佳、最安全的攻擊點位。
30分鐘后,7艘中型星際戰(zhàn)艦均到達了預定的攻擊點位,不出意外的話,那684個星艦模塊和單元及裝載著800枚巨型核彈的5艘武裝護衛(wèi)飛船將成為砧板上的魚肉會被任意宰殺。
準確地說是屠殺。
屆時,800枚巨型核彈不僅威脅不了泰伯星人,反而成了他們的大殺器。
泰伯星人高興的太早了。
正當他們準備啟動攻擊指令時,只見一道震徹寰宇的亮光在前方約8萬公里的星域內突然爆裂而開,亮光的強度足以媲美一顆超新星爆炸所產生的光度,以至于方圓數十萬公里的星域內都籠罩在一片慘白之中。
亮光還使得剛剛抵達預定攻擊點位的那7艘泰伯星人星際戰(zhàn)艦內部出現(xiàn)了長達15秒的致盲現(xiàn)象。
亮光來自剛剛形成的一顆微型黑洞。
栗劍鋒利用捕獲并蓄積的太陽高能粒子流激發(fā)了隨身攜帶的“玻色-愛因斯坦”冷凝態(tài)量子材料,這種材料是激光捕獲銣物質形成的,一旦遭到高能射線或者高能粒子流的激發(fā),就會形成一種非天體型微型黑洞。
微型黑洞的首次形成是在30多年前,是由伯頓爵士在栗劍鋒所主持的“探針行動”上觸發(fā)的。
當時,為了獲取外星不規(guī)則體上的金屬材料,即小塊暗物質,伯頓爵士以無畏的犧牲精神為暗物質的最終獲取奉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30多年后,相同的場景、不同的使命又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