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這些塘子里的魚,差不多所剩無幾了!
以后得去江里釣?!?br/>
回到村子,村口的路上,七八輛平板車排成一排。
板車上堆放著裝滿糧食的蛇皮袋,
社員們吃力地推著平板車,往公社方向走。
大隊會計張寶林,斜挎著帆軍綠色布包,走在車隊的最前面。
“寶林叔,你們這是去公社吧!”
“是啊,十天期限要到了,補(bǔ)繳的公糧也該送去糧站了!
一萬多斤口糧,這缺口可怎么補(bǔ)哦!”
張寶林這個大隊會計,比誰都了解大隊口糧的數(shù)量,以及日常消耗。
原來就不足的口糧,每天少吃一點(diǎn),勉強(qiáng)能維持到玉米收獲的時節(jié)。
現(xiàn)在口糧一下子總量少了一萬多斤,至少有20天的缺口。
他這個大隊會計憂心忡忡,也很正常。
張小龍笑了笑,沒有接他的話茬。
這個問題對于張小龍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但這事不能拿到明面上來說,只能自己獨(dú)享這個秘密。
大隊里各社員,對補(bǔ)繳公糧的事,表現(xiàn)出了很大的理解和支持。
社員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補(bǔ)繳公糧是上面的政策,總是要支持的!
另外,沖著張小龍的面子,也不能為難副大隊長張寶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