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夜,童家人吃完團年飯坐在沙發(fā)上看春晚。這是大家的傳統(tǒng)固定節(jié)目,也是這個年代少有的消遣。
童桐今年剛高中畢業(yè)沒考上大學(xué),蔡冬梅想讓童國慶把女兒弄進紡織廠里上班。這幾年政策有所松動,進廠上班沒有之前那么困難。作為廠里的廠長,這點事還是不難??膳畠和﹨s有自己的想法。
“媽,我說了我不想進廠……”
“不進廠你能去干什么?”這女兒是兩口子事業(yè)有了起色以后才生的,家里日子好過,生的又是姑娘所以總比哥哥養(yǎng)得嬌氣些??擅鎸ぷ鬟@種大事,老倆口說什么也不能讓女兒亂來。
女兒撒嬌耍賴好幾天,鬧著要去賣衣服,蔡冬梅說什么也不同意。今天大過年的又聽女兒提些這茬事,也有些著急上火。
“你只看到小沈干事一件毛衣十塊買進,三十賣出,咋就沒看到她拿的那件呢子大衣掛在那里一個多月了都沒人要呢?”
當(dāng)初蔡冬梅在羊城陪著沈照去時裝批發(fā)市場轉(zhuǎn)了幾圈,順便給女兒帶了幾件。童桐剛開始穿的時候還不覺得有什么,轉(zhuǎn)天同學(xué)來找她玩才發(fā)現(xiàn)這毛衣在縣里都賣瘋了。
“哇,你父母對你可真舍得。三十一件的毛衣給你一買就三件……”
她回家和親媽說起,蔡冬梅聽得也直咂舌。沈照在街上開了家服裝店她是知道的,但真沒想到這衣服居然能這么賺錢。
有天出門散步母女兩個路過木芙蓉,沈照正好也在。她熱情招呼母女進店,經(jīng)歷了最開始的火爆以后,木芙蓉的客流量也趨于平穩(wěn)。她們進來的時候,店里雖然人不算多但也有不少人在試穿新上的款式。
店子里掛著那件叫價二百的大衣,大多數(shù)人問了價格就咂著舌頭放下了。這件衣服的進價蔡冬梅是知道的,看著大家都嫌貴她也在心里替沈照著急。
童桐看著這個小店滿是好奇,看到收銀臺后面掛著的小飾品忍不住上去問價。
“帶鉆的八毛錢,不帶鉆的五毛錢?!?br/>
這些玩意兒蔡冬梅也進了不少,之前興沖沖地帶回來也想著拿出去賣,可丈夫卻說天寒地凍的別白費那功夫。可母女兩個在店里站了半天,發(fā)現(xiàn)這些小東西樂意買的人還不少。又加上臨近過年,大姑娘小妹子沒錢買花衣裳買個漂亮發(fā)卡總是樂意掏錢出來的。
母女兩個回家就把從羊城帶回來的小飾品找了出來,興沖沖就要去夜市擺地攤。蔡冬梅上次去羊城真花了不少錢,現(xiàn)在有機會能回本自然也不含糊。
可她坐慣了辦公室,哪里在這人來人往的大街上叫賣過。反倒是童桐人小膽子大,混著夜色對著來往的行人賣起了小飾品。
她們賣的價格比沈照便宜一毛錢,這倒不是想搞價格戰(zhàn)。而是她們擺攤不用房租和裝修,價格便宜點也是正常的。
沒想到這生意真不錯,沒幾個晚上就賣得干干凈凈。賣到最后,還有人追著問。蔡冬梅只后悔當(dāng)時沒聽沈照的多拿些貨,這東西便宜成本低,小巧又不占包。更重要的是這小東西居然利潤還不低,這幾天忙活下來母女兩個人刨開成本賺了將近兩百塊錢。
這下子童桐更是動了想做服裝生意的念頭,可她沒本錢沒本事只能在父母的羽翼下露爪子,爹媽打死不同意她除了鬧脾氣是一點辦法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