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古寨葫蘆莊街上,走來一位盲人算卦先生,大約六十多歲年紀,人們對他都不陌生,他是離古寨葫蘆莊大約七八華里磨坊村的人兒,是一個非常專業(yè)的算卦先生,他無論在哪個村里出現(xiàn),都會引來一場不大不小的轟動,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圍攏在他的周圍,都會恭敬地聽他算出命運里的吉兇禍福。不管命里有吉有兇有禍有福,都會十分信服毫不遲疑地把算卦錢遞給他。請他算卦的人兒也都很通情達理,認為命里的吉兇禍福與算卦先生沒關系,那是自己命里帶的,無非是算卦先生算透說了出來,算卦先生不說出來到死自己也難得知道。所以無論算得命好或命壞,無論算出好事兒或孬事兒,都沒人兒埋怨、責怪算卦先生,都會向算卦先生夸贊一聲“算得真準”!算卦先生也就心安理得地把錢安穩(wěn)地裝在自己的錢袋里。
盲人算卦從古到今也算是一種自食其力的文明職業(yè),又不偷又不搶,就憑兩片兒嘴唇說得你信就信不信拉倒,至于忽悠你了沒有、蒙騙你了沒有,那是你自己的一種感覺而已,有些事情也無法分辨和論證。職業(yè)的算卦先生可是按照既定的算命程序扳著指頭兒認真測算的,人們對此幾乎沒有什么異議。這種算卦職業(yè)里邊的學問也不淺,也需要一代一代地傳承,也需要拜師學藝,并非一般人兒所能擺弄得了的。據(jù)說算卦的祖師爺是鬼谷子王詡,雖然端算卦這碗飯的先生不見得都了解他們的祖師爺鬼谷子,但并不妨礙他們把這項玄妙的技藝用嘴唇兒完善得更加玄妙,從此這種神秘莫測的技藝就逐漸演變成一種社會職業(yè)。這種玄妙神奇的職業(yè)技藝,到底有多少科學內(nèi)涵不得而知,至今也沒有一個科學大師說得清楚,也許用科學來破解神奇永遠得不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從事這種職業(yè)的人兒大多數(shù)是盲人,由于盲人沒有視力難得從事其他勞動,簡單地說也就是老天爺給天下的盲人一碗飯吃,要不然盲人咋著活哇?據(jù)說國外異域也有類似相同的職業(yè),但不稱作“算卦”,叫作“巫術”。據(jù)研究過“巫術”的人講,從事“巫術”的人兒大多都不是盲人,“巫術”與“算卦”相比較是有一些明顯差別的,最重要的差別是中國傳統(tǒng)的“算卦”是按程序認真“算”出來的,“巫術”是假借心中的“巫”傳話給他這個“巫”巫出來的。不過無論中國的“算卦”還是外國異域的“巫術”,說穿了也就是做這種活兒的人的吃飯門道罷了。但無論使用何種演示技巧,在心理上總得使人信服。
這個盲人算卦先生,盡管失去了視力,卻總以一副溫文爾雅的模樣示人,從不以墨鏡遮掩缺陷,那份從容不迫,猶如飽讀詩書的私塾先生,令眾人誤以為他滿腹經(jīng)綸。實則,他從未踏入學堂半步,大字不識一個,但這絲毫不減他在算卦上的造詣。他憑借對卦象的獨到見解,其智慧竟超越了許多飽學之士。雖無文憑加身,他卻有著正統(tǒng)師承,年輕時誠心誠意地拜入一位同樣盲眼的算卦大師門下,經(jīng)過嚴格教導,他算是科班出身,對周易八卦的理解,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與領悟。
他的左手拎著一個小馬扎,右手拄著一根長竹竿兒,竹竿兒上挑著一個黃布旗幡,上寫著:算生算死算福禍、知陰知陽知天命。這根竿子既是他賣卦的招牌,又是他探路的拐棍兒。他在當?shù)仡H有名氣,人稱“瞎半仙兒”,所以收取卦費也高。雖然卦費比別的算命先生有點兒貴,但“瞎半仙兒”是很講信譽的,先算卦后收錢,但承諾算不準不收錢。他比別的算命先生底氣都足,是因為他算命算得很準。他在這一帶地面許多年來從沒失手過,求卦的男女老少趨之若鶩。
這個“瞎半仙兒”是個天然盲人,據(jù)說他的老娘在懷他幾個月的時候,不知怎的對辣椒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由于吃辣椒吃多了傷了胎兒的眼睛,他被生下來就不知道世界是個什么模樣兒,甚至太陽、月亮是什么顏色他都說不清楚,但他瞎著眼睛,能夠知道不是瞎子的人兒的生死福禍。他這“瞎半仙兒”的美譽也不是白給的,還真有神仙般的算卦事例,讓人不得不信服。
幾年前,這片寧靜的村莊被戰(zhàn)爭的陰影籠罩,奉軍的鐵蹄無情地踏過這片土地,帶走了許多無辜青年的青春與夢想。村里兩個年輕人,一個是苗家的壯小伙,另一個是閆家的青年才俊,不幸被強行征召為壯丁,從此踏上了一條充滿未知與危險的道路。
苗家和閆家的恩怨,仿佛是這片土地上最古老的故事。兩家之間的仇恨,如同深秋的寒風,刺骨而持久,至于原因,就連老一輩的人也說不清、道不明。或許是某次土地糾紛,又或是某次口角爭執(zhí),總之,這份仇恨如同野火燎原,越燒越旺,以至于兩家人在路上相遇,即便是炎炎夏日,也會如墜冰窖,彼此間只有冷漠與敵意。
一年后的一個清晨,當?shù)谝豢|陽光穿透薄霧,照亮了村莊的每一個角落時,苗家的那個小伙子奇跡般地回到了村子。他衣衫襤褸,面容憔悴,眼中閃爍著恐懼與疲憊。村民們驚訝之余,更多的是對他的同情與好奇。他帶回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閆家的那個小伙子,在戰(zhàn)場上英勇犧牲,再也回不來了。
這個消息像一顆石子投入了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閆家人聽后,悲痛之余,更多的是對消息的懷疑。他們不愿相信自家的孩子就這樣無聲無息地離開了人世,于是,他們找到了村里的“瞎半仙兒”,希望通過占卜來尋找一絲希望。
“瞎半仙兒”是個神秘莫測的老人,據(jù)說他有著未卜先知的能力。在搖曳的燭光下,他瞇著眼睛,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面,最終緩緩開口:“閆家的孩子沒死,他還活著,而且他命中注定會有官運,將來會是個小軍官。”
村民們半信半疑,但閆家人卻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果然,沒過多久,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閆家的那個小伙子騎著高頭大馬,腰挎著嶄新的盒子炮,身穿一身筆挺的奉軍軍官制服,威風凜凜地回到了村子。他的出現(xiàn),讓整個村莊都沸騰了。
然而,閆家的小伙子并沒有忘記那段被背叛的痛苦記憶。他直奔苗家,心中充滿了復仇的火焰。當他看到那個曾經(jīng)想要置他于死地的苗家小伙子時,沒有絲毫猶豫,抬手就是一槍,子彈穿透了苗家小伙子的大腿,鮮血瞬間染紅了他的褲腿。閆家的小伙子雖然手下留情,沒有要了他的命,但這一槍,足以讓苗家的小伙子從此成為殘廢。
原來,在兩人被抓為壯丁后,命運竟將他們編入了同一個戰(zhàn)斗班。在一次激烈的戰(zhàn)斗中,苗家的小伙子在閆家小伙子的背后,舉起了手中的槍,冷冷地說出那句:“你就永遠睡在這兒吧!”隨后,槍聲響起,閆家的小伙子應聲倒下,鮮血染紅了大地。然而,他并沒有死,只是陷入了深深的昏迷之中。在昏迷的這段時間里,他的腦海中不斷回放著那個背叛的瞬間,每一個細節(jié)都刻骨銘心。
而苗家的小伙子,在確認“殺死”閆家小伙子后,趁機逃離了戰(zhàn)場,成為了一名逃兵。他本以為自己可以逃脫一切,卻沒想到,命運早已為他鋪好了另一條路。而閆家的小伙子,因為被認為是在戰(zhàn)場上英勇犧牲,被奉軍長官提拔為軍官,從此走上了仕途,因禍得福。
這場突如其來的復仇,讓兩個家族的仇恨再次升級。然而,在這亂世之中,個人的恩怨似乎顯得那么渺小與無力。村民們望著這兩家,心中五味雜陳,他們知道,這仇恨的鎖鏈,或許只有時間才能慢慢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