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是主帥,底下多的是愿意為他赴湯蹈火舍命相救的良臣猛將,陳平也不是一個呆瓜,多半也會有自保之道。
兵荒馬亂的,韓翊現(xiàn)在最擔(dān)心的,是在襄邑城中的織家老小,他們可是錦娘的家人,最重要的是,他們和錦娘,還有自己,是性命相關(guān)的人。
明明先前他們已經(jīng)把形勢看得很分明了,為何還要讓消息延宕,劉邦這次吃的絕不是一般的小虧,要是回過神來,會怎樣地看待他們?
不摻和到權(quán)勢之爭里,不等于說可以啥都不用做。襄邑的錦,那可是任誰看了都不能忘懷的財(cái)富,更何況織家的地位,還得靠上位者不反感來支撐。
再不敢作絲毫的耽擱,韓翊憑著記憶,找到了最近的傳舍,然后重金買了匹耐造的馬,一溜煙地往襄邑方向跑去。
到半路時,還沒舍得喝上一口水,馬已經(jīng)累得鼻子直噴氣了,韓翊找了個涼茶店坐下,不經(jīng)意間見著做生意的小哥有些眼熟,走南闖北許久,見的人多了,不好冒然相認(rèn),只等著馬休息得差不多了好上路。
可那小哥是個熱心腸的,趁韓翊休息的空檔,不知從哪找來了粟米,還當(dāng)著他的面打了十來個雞蛋進(jìn)去,替韓翊好好地喂了番馬。
然后,他靠著跟前的大樹,問道,“姑爺,你這是要到哪里去?有織家在,襄邑那頭不會有人在錦上動手腳,不用這么急的?!?br/>
韓翊這才想起來,這人就是那天他得了陳平的命令,從邯鄲去往彭城,繞道襄邑的那個晚上,這人就是跟著錦娘的祖父把翻墻逃跑的韓翊押回來的眾人中的一個。
之所以對他印象深,是因?yàn)樗拈L相實(shí)在是清秀,用帶著女相來形容他也不為過。事出緊急,韓翊來不及寒喧,就直接問他,
“我織家祖父他們呢?現(xiàn)在在哪?”
那人笑著問韓翊,“我本是替織家收絡(luò)織錦的,現(xiàn)在應(yīng)該在襄邑城中才對。這個涼茶攤子,誰都可以守得住,為何要我來守呢?”
原來是織家的家主,還有錦娘的父親,都被項(xiàng)羽安排人接到了齊國臨淄,與臨淄中的織紗人交流切磋。
韓翊這才知道櫟陽城中的的間者的功底深厚,連織家這樣的商戶也只是因?yàn)橄㈧`通就被變相地軟禁起來了。
這種軟禁可不是織家這樣的人家能繞得過的,韓翊才放心下來,思忖再三,在涼茶攤上吃飽喝足后,消磨了半天,再不緊不慢地往彭城趕。
一路上,他越來越多地碰到了敗兵散勇,以及從彭城逃難出來的平民,整個就像是洪水從山間不受控地四散開來。
可在這許多的人中,居然沒有一個往日與他相熟的人。他就更為自己的前路擔(dān)心了。彭城王宮在靠南邊的地方,他干脆再繞道南邊。
雖然越來越看不清前邊的路,但韓翊還是更清晰地感知到,積水的路段是越來越多,路越來越難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