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壯跟著老太太到了她的家里方知老太太是個孤寡老人。
她給王田壯做了香噴噴的面條,還打了兩個荷包蛋,留他在家里住了一宿,第二天早飯又給他烙了香油餅。王田壯沒有吃了的,老太太全給他包著要他路上吃。
這要擱在別人身上,一定會在心里銘記著這段恩情。王田壯從這件事當中的體會是,會編瞎話就有飯吃。
王田壯在各村游蕩著,靠著自己編瞎話的功夫從來沒有餓著。
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規(guī)律:老人好騙,特別是老太太心軟,編一個父母雙亡,或者母親出走的謊言,老太太一準掉眼淚,然后管吃管住,臨走再給他帶上一包好吃的。
他對那些好心人也有回饋,回饋他們一串甜言蜜語和不可能實現(xiàn)的期盼。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后他發(fā)現(xiàn),自己逃出來時身上只有一身衣服,身上臟了可以跳到河里洗一洗,衣服臟了洗了不等著干就得穿在身上。
他想到了一個很嚴峻的問題:往后天冷了怎么辦?
再有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那個時候人們的警惕性很高,他雖然只有十七歲,但身高已經(jīng)超出有些成年人,身上沒有出遠門的證明,晚上無論在何處睡覺都會有人查問。如果不是他能言善辯,早已被作為“空投特務”抓起來,或當作“盲流”送回原籍。
在農(nóng)村,哪一個村里多出一個外村人都很顯眼,都有可能引來村里的治保主任或民兵連長查問。他們查詢中遇到可疑點,馬上就會把人交到派出所或公社武裝部。
所以他在哪個村至多住一宿,再住下,編的外出找娘的瞎話就自已揭穿了。
沒用一個月他就走出了太寧省,走進了一個省會城市。
城市的好處是各人忙各人的事,你就是每天與他見三次面,連著見上一個月,只要與他沒有多么深的交集,他也感覺不到你的存在。
與農(nóng)村相比較,城里人情關系較淡漠,各人都在忙著自己的事。
王田壯用在農(nóng)村騙老頭老太太的話在城里不靈了,你的娘走了,不關人家城里老太太的事。
為了糊口,他在長途車站當了一個月的搬運工,干了他一生中迄今為止最多的體力活。
這一個月中他發(fā)現(xiàn)了城里人的幾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就是愛貪小便宜。城里的女人到農(nóng)貿市場買菜,價格講好了,她還要把菜販的菜拿過來摔上幾摔,為的是摔掉根上的泥,好省兩分錢。
他給城里人扛行李,每次對方都少給你幾角,說是抹零。有次他給一個打扮很入時,身上香粉味噴出老遠的年輕女人扛了一袋子農(nóng)村土特產(chǎn),從車站扛到家里他提出要二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