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的大軍全都集結在城門之外,無數(shù)個方陣整齊排開,嚴陣以待!
李駙馬的數(shù)萬重裝鐵騎站在最前端!
站在城頭之上的劉滅周看到大周軍隊的軍容和士兵的精神面貌,“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西蜀兵與其對比總是差了一絲精氣神!他覺得若是兩軍對壘西蜀很難取勝!
趙匡胤麾下官兵共分六路,分別由高懷德,李處耘,石守信,曹彬,王全斌,林勇鵬統(tǒng)領。這里除了林勇鵬是皇帝臨時調給趙匡胤的以外,其余五人皆是和趙匡胤出生入死多年的兄弟,號稱“五虎上將”。趙匡胤得知林勇鵬號稱瘋虎,曾戲言如今“洛陽虎”是正兒八經的虎軍!有六只猛虎!其實洛陽虎如今不過五萬人馬,并且由他親自統(tǒng)領,他這么說無非是以壯聲勢罷了。
對于林勇鵬他是真心欣賞!這個年輕人文武雙全,有勇有謀,尤其是敢于直諫!面對他這個“大將軍”從來有一說一,直來直去!不像那幾個兄弟稍稍有那么一絲絲的含糊!要給他這個大將軍“留些面子”。
林勇鵬在軍中喜歡身穿白袍,讓他想起了南北朝時梁朝的陳慶之!那人簡直是天生戰(zhàn)神!
“名軍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林勇鵬如今不到三十,便已身經百戰(zhàn)。而陳慶之卻是中年領兵,直到四十一歲那年方才開始領兵打仗。那年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亂不成,在彭城投降南朝梁,并請求梁武帝派兵接應。梁武帝以陳慶之為武威將軍,與胡龍牙、成景俊率梁軍前去接應?;剀姾?,陳慶之任宣猛將軍、文德主帥,并率二千人送豫章王蕭綜入鎮(zhèn)徐州。同年五月,魏遣安豐王元延明、臨淮王元延明率兵兩萬來拒,設置防御工事。元延明先遣其將丘大千筑壘,以切斷梁軍的進軍路線。陳慶之率梁軍進逼其壘,一鼓便擊潰魏軍營壘!六月,蕭綜乘夜離開梁軍投降北魏。天明以后梁軍不見蕭綜蹤影,卻聽見魏軍在城外叫喊:“汝豫章王昨夜已來,在我軍中,汝尚何為!”于是梁軍潰散!
魏軍進入彭城后,乘勝追擊梁兵,重新奪取了之前被攻占的城池,一直到宿豫才返回。梁軍損失十之七八,只有陳慶之斬關夜退,所轄的部隊全部生還!
這一役便突顯了陳慶之的軍事指揮才干!別人“損失十之七八”幾乎全軍覆沒,而他卻是“全部生還”!眾將領之間的差距可見一斑!
普通七年,安西將軍元樹出征壽春,陳慶之為假節(jié)、總知軍事。此役梁軍共克五十二城,俘虜七萬五千人!陳慶之轉為東宮直閣,賜爵關中侯!
大通元年十月,陳慶之與領軍將軍曹仲宗聯(lián)合進攻北魏渦陽。陳慶之率麾下輕騎二百人突襲元昭軍,破其前軍,魏軍震恐!
是役“大敗魏軍,俘斬甚眾,渦水為之斷流,又降城中三萬余人”!
后乘虛徑進,從铚縣出發(fā),攻克滎城,至睢陽。中大通元年四月,魏將丘大千率眾七萬分筑九城,以抵御梁軍。陳慶之率軍進攻,一日之內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
一日光行走三城就已不易!一日居然攻占三城何等霸氣!
自領兵以后幾乎是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
蕭衍曾評價陳慶之:“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云,以至于此??缮钏计媛?,善克令終。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于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趙匡胤曾有一次問林勇鵬,“看林將軍酷愛白袍,是否想成為陳慶之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