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洵出了宮,直奔耿將軍府而去。
耿同光因俞成之事,心系未了,尚滯留京城,未啟程回江州。
兩人自那夜后,便再未謀面。
此番重逢,吳楚洵敏銳地捕捉到耿同光身上那份微妙的距離感。
耿同光目光落在他身上,竟與對待自家晚輩無異。
那份淡然,讓吳楚洵心中五味雜陳。
耿同光不畏朝野非議,毅然親赴俞府,為俞氏一門料理后事,讓其入土為安。
他的功績擺在那,即便圣心不悅,也難以因此事降罪于他,只讓吏部頻催他速返江州履職。
吳楚洵直接告知了耿同光,自己剛領(lǐng)的差事。
耿同光聞言,面色一沉,冷峻如霜。
“俞成乃性情中人,親情至上,朝廷逼他至絕境,他怎會輕易罷休?”
提及俞成,耿同光痛心疾首,閉目長嘆。
那是一條鐵骨錚錚的漢子,緣何會走到今天這步?
遼東十萬兵馬,非朝夕可聚,俞成麾下的衛(wèi)所,恐早有反意。
朝廷對俞成的問罪,不過是加速了他們造反的步伐。
耿同光苦笑,指向桌上新至的書信。
自嘲道:“瞧他,準備得如此周全,還特地送來這封斷交書,意欲斬斷我與他的數(shù)十年情誼!”
吳楚洵接過信箋,匆匆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