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早春,河面上的冰雪已經(jīng)融化,樹上的枝葉剛剛抽芽。
一個背著行囊的書生,正翻越這一座古木參天的荒山,天氣并不炎熱,甚至有些微涼,書生一身單衣,卻在趕路時打著一把黑色的油紙傘,看起來頗為詭異。
行至半山腰時,天色已晚,書生仿佛是自言自語一般,對著油紙傘道:“小倩,前面有一處破敗的寺廟,咱們進(jìn)去歇息一晚,明天再趕路,如何?”
恍惚之間,一道裊娜的女聲,若有若無,飄入書生耳中道:“采臣,我聽你的,只是,苦了你了。”
名叫“寧采臣”的書生聽罷,神情振奮道:“不辛苦,我一點(diǎn)也不辛苦,為了你,我什么都愿意做?!?br/>
“采臣?!迸拥穆曇簦瑵M含情意。
寧采臣深吸一口氣,活動了一下酸澀的雙腿,堅定的朝著破廟所在方向走去。
待他推門一看,只見這座深山老廟當(dāng)中,今日倒是頗為熱鬧,三三兩兩聚了四波人,分布在大殿左右。
上首位置,居于大殿中心位置的,人數(shù)最多,足有二十來人,為首的是一個山羊胡中年,他的身側(cè)則有一名臉覆薄紗的女子。
左手位置,則坐著一個面黃肌瘦的道士,這道士穿著一件滿是黃色符紙的棉麻道袍,正在打坐念經(jīng),絲毫沒有理會眾人的意思。
右手位置,則坐著一個身穿青布長衫的俊逸青年,在幾波人里,顯得極為普通。
寧采臣快速收回視線,收起油紙傘,朝眾人擺了擺手道:“各位,在下寧采臣,路途困頓,想在這里歇息一晚,還請原諒則個?!?br/>
上首位置的山羊胡中年道:“我等也是寄宿此間,寧公子,自便就是?!?br/>
寧采臣對中年人做了個揖,思索半晌,最終決定留在身穿青布長袍的青年旁邊,對方這身打扮,似乎也是一個書生。
他卻不知,在自己報出“寧采臣”的名字以后,這青衣青年就已經(jīng)醒來。
只聽青衣青年喃喃自語道:“有意思,出海不過數(shù)日,遇上的居然都是名人。”
這青衣青年,自然就是從西海龍宮,重歸陸地的方浩了。
神州地界,廣袤無垠,此地接近西海,方圓千里皆是齊國地界。
方浩一邊想著如何練成九龍菩提經(jīng)的其余幾部,一邊變化人形,游歷人間,也算是體驗(yàn)生活,增長閱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