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蘇白、胖子、和尚以及嘉措四個人,雖然都同住一個屋檐下,但蘇白其實跟另外三個人有很大的區(qū)別點。
胖子擅長扮豬吃老虎,給你嬉皮笑臉地當孫子然后有機會了有利益時再翻臉把你踩下去,把你子孫根都踩爆。
和尚則是擅長精打細算,他膽量很大,心思也很縝密,無論是在故事世界還是在現(xiàn)實世界,和尚都能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切合點,但和尚的行事風格有點像是烹小鮮,喜歡從細微處著手,喜歡一切都盡在掌握。
而嘉措,因為身份原因,他對很多事情,其實都帶著一種冷漠,所以對一些事情的判斷上,他顯得比較單一,當然,這里的單一不是貶義詞,而是一種干脆和利索,有利益,上,沒利益,走。
只有蘇白,哪怕是沒犯病的時候,往往行事風格上也帶著一種濃郁的個人浪漫主義情節(jié),若是犯病的時候,就更不用多言了,有點像是“我盡管盡情享受,哪管我死后洪水滔天。”
按照蘇白本來的看法,和尚三人應該會做出跟索菲亞一樣的選擇,既然沒有絕對優(yōu)勢地捕殺獵物,那就盡量避免兩敗俱傷的局面吧,畢竟,廣播的主線任務,還沒發(fā)布呢,這個時候,能吃肉當然就吃,吃不成,那就最大程度地保存自己。
然而,令蘇白有些意外的是,無論是胖子還是和尚又或者是嘉措,三人,都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一種,更極端,看起來也是跟利益原則至上相違背的方式。
難道真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一個精神病待久了,也被傳染了?
其實,真的不然。
和尚跟嘉措可能真的是睡了三個月,哪怕是高僧,心里也是憋著一口氣,想好好發(fā)泄一下,但這絕對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其實還是因為,
我們強,
你們?nèi)酰?br/>
我們要吃肉時,你們就是肉。
很淺顯的叢林法則,很直白的道理。
試想一下,要絞殺蘇白一個人,你們都得六個人一起大張旗鼓地出動和布置,那么,現(xiàn)在我們是四個人,
獵人和獵物的角色,自然需要對調一下了。
畢竟,胖子、和尚以及嘉措雖然在強化的選擇上各有千秋,但是綜合考慮的話,四個人,其實大差不差,否則,如果有巨大的懸殊在這里,四個人也不會是四個人了。
當然,其中可能還有一點點補償蘇白的意思在里面,畢竟之前蘇白涉險,根本原因還是在于他們?nèi)诵睦镉辛艘恍┫胍艞壧K白的意思,現(xiàn)在蘇白恢復過來了,自然得遞交一個投名狀,到時候,四個人還是一個團隊,繼續(xù)住在一個屋檐下,愉快地玩耍。
從四個人一開始認識時,大家的相處方式,就是這般純潔和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