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們:本來可以的,現(xiàn)在不太行。
俞悅:“問題不大,穿不回去在朕的直播間朕直接封你為芋泥國師,其他的加九錫,贊拜不名什么的你需要自取?!?br/>
就要芋泥波波:謝謝你,清湯大老爺。
明月松間照:然后結局清君側。
某些正在干大事的老祖宗們:不是你這個后輩真的有點過分了哈。
俞悅:“哈哈哈哈主打一個隨意,我們繼續(xù)說回火藥。
煉丹家對于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藥,在使用之前,常用燒灼的辦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
使毒性失去或減低,這種手續(xù)稱為“伏火”。唐朝中期著名道士柴炫圻,在“伏火礬法”中提出了一個伏火的方子:
‘硫二兩,硝二兩,馬兜鈴三錢半。右為末,拌勻。掘坑,入藥于罐內(nèi)與地平。將熟火一塊,彈子大,下放里內(nèi),煙漸起?!?br/>
他用馬兜鈴代替了孫思邈方子中的皂角,這兩種物質(zhì)代替碳起燃燒作用的。
伏火的方子都含有碳素,而且伏硫磺要加硝石,伏硝石要加硫磺。
這說明煉丹家有意要使藥物引起燃燒,以去掉它們的猛毒。
破案了,原來他們自己也知道這些東西是有毒的,不過自己不吃,進獻給皇帝讓皇帝哐哐炫?!?br/>
皇帝們:丹藥這事兒看來是過不去了,累了,毀滅吧。
俞悅:“雖然煉丹家知道硫、硝、碳混合點火會發(fā)生激烈的反應,并采取措施控制反應速度,但是因藥物伏火而引起丹房失火的事故時有發(fā)生。
《太平廣記》中有一個故事,說的是隋朝初年,有一個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訪一位煉丹老人。當晚住在那里。
半夜杜春子夢中驚醒,看見煉丹爐內(nèi)有‘紫煙穿屋上’,頓時屋子燃燒起來。這可能是煉丹家配置易燃藥物時疏忽而引起火災。
還有一本名叫《真元妙道要略》的煉丹書也談到用硫磺、硝石、雄黃和蜜一起煉丹失火的事。
火把人的臉和手燒壞了,還直沖屋頂,把房子也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