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細節(jié)決定成敗
“臣以為沿途有諸多軍堡城寨,雖已年久失修卻仍可利用。先派兵駐扎,分批囤積輜重,陛下再率兵前行,可保無礙?!边@個問題對杜松來講并不難,馬上就給出了解決方案,且非??尚小?br/>
因為大明邊軍在放棄遼東鎮(zhèn)之前就是這么干的,從山海關到錦州的遼西走廊,沿途修了大大小小無數(shù)個寨堡,全都派兵駐扎,為的就是形成一條安全運輸通道,把從內地運來的糧草輜重順利運進遼東各地,順便保證通訊正常。
如果敵人派少量部隊騷擾,各寨堡之間距離不遠,互相協(xié)作就能御敵。如果敵人大舉來攻,像錦州、寧遠、廣寧這樣能駐扎比較多軍隊的大型防御城池就該發(fā)揮作用了,可以分段阻擊,或者一起反攻。
“這個辦法倒是可行,但光靠朕和你的守軍遠遠不夠,征發(fā)民夫耗費巨大,得不償失。”
洪濤很無奈的嘆了口氣,這叫啥答案嘛。假如能維持眾多軍隊和寨堡的正常運轉,當初又何必放棄遼東鎮(zhèn)呢,這不是脫了褲子放屁么。
“……恕臣愚鈍,還請陛下明示!”此時的杜松雖然嘴上告罪,心里卻已經有無數(shù)只草泥馬在奔騰了。打個仗這不成那不成,前怕狼后怕虎,真啰嗦到家了,猜你娘個頭!
“李如樟,正好,你來替杜總兵解解惑,告訴他當年入朝鮮平倭時,大軍的輜重是怎么運送的?!?br/>
此時正好李如樟聞聽皇帝下海歸來,在城門遇到了杜松和丁順久久不見人影,趕緊尋了過來,結果一露面就被抓了現(xiàn)行,非讓人家說答案。
“呃……有大半是從遼東啟運,還有少半從海上用船送達。”看著一臉無可奈何的杜松和丁順,李如樟也不知道剛剛在聊什么話題,只能如實回答。
“萬歲爺要用海船運送輜重?。俊边@下丁順算是聽明白了,合算陸軍出征還得搭配著海軍一起。
“大海上瞬息萬變,不太穩(wěn)妥吧?”杜松也聽明白了,可臉上的愁容不減反增。
征朝鮮的時候確實用過海船運送兵將和輜重,但效果并不太好。陸運雖然消耗大,最終還是能抵達的,可海運真沒譜兒,說沒就全沒了,一點不給剩。
“此海運非彼海運,海運衙門的船運送漕糧和廣東、福建物產已有幾年了,雖有漂沒卻極少。與東海和南海相比,此地只算小海灣,大可不必擔心?!?br/>
杜松和丁順,甚至連帶大部分朝臣與敵人,為什么想不到海運呢?不是他們笨,而是這個時代的海運確實不太靠譜,誰也不敢將其算成必然。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思維慣性,陸戰(zhàn)就是陸戰(zhàn),與大海無關。
但有了更適合遠洋航行的海船之后,這種局面就完全不同了。渤海灣的風浪再大也沒有東海和南海大,只要安排批次得當,即便真遇到了不可抗力也不會全軍覆沒,頂多就是少一些而已。
而大沽口距離遼東的海上航程不足千里,以貨船平均時速4節(jié)算來回都不足十日,出現(xiàn)意外也來得及彌補,容錯率還是很高的。
“如此說來陛下是在等海運衙門的船只?”杜松終于想明白,原來皇帝早就算計好了,不是故意拖時間,而是在等船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