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大朋的養(yǎng)母許劉氏,早些年家里頭窮,被賣給大戶人家當丫環(huán),逃難到這里之后,被主家給賣到許家村,成了許老憨的媳婦。
許劉氏活了幾十年,打小就沒有名字,家里一直管她叫大丫,后來嫁給許老憨,村子里人就喊她許劉氏。
直到新中國成立后,上面又派人下來弄新戶籍,可是許劉氏壓根兒就沒有名字,但這戶籍上也不能就寫許劉氏,所以就順手寫了劉新這個名字。
名字還是人家派出所的同志給現(xiàn)取的。
雖然有了這個名字,但是在許家村,相熟的親朋鄰居們,還是會喚她許劉氏,幾乎沒人知道她戶籍上叫劉新。
至于剛剛她提到的火燒,其實就是北方的一種小吃,在他們這塊兒特別常見,尤其是在年節(jié)前后,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做。
火燒就是用江米面兒再加上紅糖和白面一起做的。
在這個普遍都吃不飽的年代,甜甜糥糥的火燒,那絕對是奢侈的美味!
許如意不想去吃席,主要是好多人她都不認識。
一來是因為她要上學,回來的少。
二來也是因為她自己就是從幾十年以后回來的,關(guān)于老家的記憶已經(jīng)很模糊了,她怕露餡。
不過,等到差不多十一點時,許如意還是被大哥給拉過去了。
許如意知道,今天下午,應(yīng)該就會有人找上門了。
果不其然,許如意才剛剛吃完一個燙乎乎的火燒,門外就有人喊了。
許大朋晌午喝了兩碗酒,不算多,所以沒睡,這會兒正跟著許老憨一起守著爐子剝花生吃呢。
雖然已經(jīng)開春了,但是今天陰天,還是怪冷的。
外面的人只是象征性地喊了一嗓子,沒等主家有什么反應(yīng),自己就進來了。
看到來人,許大朋的臉色不太好。
在西屋里抱著茶缸子嘬了兩口熱水的許如意,給許立春使了個眼色后,就先一步到堂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