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策行三國最新章節(jié)!
孫策承認郭嘉分析精到,對辛毗的心理把握得比他更準??蛇@畢竟是猜測,只能說有可能,即使可能性很大,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證。沒有人能算無遺策,即使是傳說中的諸葛亮也有失街亭的時候。郭嘉同樣如此,他輔佐曹操的時候,曹操也沒少打敗仗,宛城一戰(zhàn)也沒見他識破賈詡的計策。
辛毗也不是普通人,他的智商不亞于郭嘉。郭嘉能算他,他就不能算郭嘉?關鍵還是先立于不敗之地,誘敵這種事要看運氣,能成更好,不能成也不會有什么重大損失。
對孫策來說,眼前最要緊的就是拿下湖陸,再奪取高平,把兗州進入徐州的孔道從曹昂手中奪過來,只有如此,沛國、彭城的安才有保障。
陶謙讓出彭城和承縣以西,就是因為這里太容易受攻擊了,他分身乏術,不如把這里送給孫策,希望孫策接過這個負擔,就像當初孫策把魯國送給陶謙也是讓陶謙去頂鍋一樣。
湖陸是縣城,城池并不大,但這里是交通要道,當泗水之濱,南水又在城南匯入泗水,是山陽和沛縣的交界處,離魯國、彭城都不算太遠。地理優(yōu)勢好,戶口過萬,是個大縣,豪富之家不少,財力雄厚,就有錢修城,比一般的縣城要堅固得多。
按照正常的攻城手段,自然是先圍城,然后打造攻城器械,按部就班的攻擊?,F(xiàn)在情況不同,要進行戰(zhàn)略欺騙,讓袁譚、辛毗看到他的破綻,就要打破常規(guī)。他的破綻是什么?當然是恃勇好斗,好行險。攻打湖陸就是展現(xiàn)出這樣的特征。
強攻,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強攻可以速勝,但損失也會很大。孫策想給袁譚、辛毗留下他恃勇好斗的印象,卻不想真的付出太大的代價,尤其是當?shù)弥爻堑膶㈩I是呂虔的時候。呂虔青史留名,與文聘、李通等人同傳,憑的就是戰(zhàn)功,而且他起家之地就是這一帶,他可不想成為呂虔第一筆軍功。
孫策一邊查看湖陸的地形,一邊派人去迎孫堅。呂虔奪取湖陸之前,朱治在湖陸駐守過一段時間,他對湖陸城里的布局比較清楚。十幾天時間,就算呂虔加以改造,也很難改變太多。
湖陸兩面臨水,只有西面和北面能擺開戰(zhàn)場。孫策命人在這兩面架起監(jiān)視用的高臺,要比城墻還高一倍,從臺上可以直接觀察城頭的形勢,還可以讓弓弩手作為制高點。與此同時,他派人到四周聯(lián)絡諸家,籌集糧草,征召民伕。湖陸屬山陽,不是他的勢力范圍,免不了用些強制手段,流血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與此同時,孫策讓顧徽寫了一封勸降書,派人送進城里。
——
呂虔二十出頭,中等身材,壯實精悍。
他話不多,看完孫策的勸降書,他沉默了很久。勸降書用很多筆墨描寫了孫策不久前在戚縣大破文丑、在方與大破袁譚主力的故事,然后又說,不用擔心家人,因為我很拿下湖陸之后,會繼續(xù)進兵攻打任城?,F(xiàn)在投降,家人會受到優(yōu)待。不投降,等城破了再降,就不會有這么好的條件了。
文筆很好,氣勢很強,可是在自信的同時總讓人有一種驕狂的感覺。
呂虔很客氣,他回復使者說,我奉袁使君之命鎮(zhèn)守湖陸,不能輕易投降。孫將軍還是攻城吧,我會盡力防守,如果能攻破湖陸,到時候生死付于將軍之死,我也對得起袁使君,無愧于心。
送走使者后,呂虔將孫策的勸降書封了起來,派親信出城,趕去面見袁譚,向袁譚求援。他之前就派人向袁譚求援過,但袁譚沒有回應,不知道是袁譚覺得沒有必要增兵湖陸,還是因為被孫策突襲,沒顧得上安排。從時間上來看,兩種可能性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