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律法方面沒有什么明文規(guī)定,但是因為那些老頑固的存在,程嶠非常不建議姜云這么做,不過他答應明天會去幫姜云問問。
雖然有些遺憾,姜云也只好等程嶠給她反饋。
讓姜云意外的是,第二天下午,程嶠就帶著個中年人過來見她,而且這中年人一臉的激動。
“這是翰林院編修周學先周大人?!背虓o姜云介紹,隨后對周大人介紹了姜云。
“這是內(nèi)子姜云。”
姜云立刻跟這位周大人打了招呼,而且莫名的,她覺得這位周大人有些面善。
周學先對姜云一拱手,“程娘子?!?br/>
“我聽程侍衛(wèi)說,程娘子有一想法,想把朝廷的各項政策印發(fā)小冊子,定時發(fā)放出去,然后在各類告示欄處安排人給百姓講解?”
這是姜云后面給程嶠說的沒錯,不過昨天程嶠說翰林院都是些老學究,不一定會同意這樣的事情,這位周大人看起來好像挺感興趣的?
周學先確實對這樣的事情很感興趣,他是先帝時期的進士,進入翰林院至今已有八年。
相較于做官,周學先其實對于教書育人更感興趣,也一直致力于把一些很簡單的知識教給普通老百姓,每一次朝廷有什么新政策下來,他都要去人流多的茶館坐一坐看一看,順便解讀一下新的政策。
不過周學先覺得每次靠他來解釋,總有些力不從心,他只有一個人,茶館也就那么幾十人,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興趣聽他來用很嚴肅的語言去解釋這些,他們更愿意聽臺上的說書先生說那些故事。
今天他聽到程嶠無意中和一個翰林院的侍讀學士提起印發(fā)刊物這件事,那位侍讀學士不屑一顧,在一旁不小心聽到的他卻十分感興趣,于是攔住了程嶠,這才能過來見到姜云。
姜云明白了周學先的想法之后,就把自己對這個刊物的理解跟周學先說了一番,周學先聞言不住的點頭,“這個主意好!”
“程娘子覺得這個刊物是印成小冊子好,還是大的紙張疊起來?”
姜云覺得既然是模仿報紙的形式,那就干脆都模仿好了,“我們可以出兩種,一種疊起來固定幾日發(fā)行的,就用大的紙張疊起來,分不同的版面,有些版面固定專欄,有些版面不固定,玉京有啥新鮮事就寫啥新鮮事;另一種則是小冊子形式的,一個月刊發(fā)一次,你覺得怎么樣?”
周學先眼睛一亮,“是個好主意,這樣,我回去跟幾個同僚章來!”
周學先轉身就要走。
姜云連忙叫住他,“周大人,請問你的同僚,有沒有能把故事寫的風趣幽默或者文字特別優(yōu)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