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洛陽的情況正是最微妙的時候。
或者說,自從羊氏‘九龍奪嫡’以后,膠東王羊回戰(zhàn)勝其他兄弟,榮登大寶,洛陽就一直處在一種混亂之中。如今的‘微妙’只不過是當初混亂的一種延續(xù)!
事實上羊回的皇位也沒有坐多久,上位不過一年,大周就在面對漢趙幾次軍事行動中遭受重創(chuàng),特別是平城之戰(zhàn),大周十萬軍士被坑殺。至此之后,大周再也難組織起大規(guī)模的軍事行動。
而在同年,漢趙大軍就兵臨城下,攻占了洛陽。雖然迫于很快來援的四方周兵,漢趙軍隊只能迅速離開,并沒有真的毀掉洛陽這座城市。但羊回卻是被漢趙俘虜,并以此要挾大周——就是這個時候,楊太后站了出來,立了諸王之中最有實力的雍王羊威為帝。
羊回成了棄子,漢趙也就失去了要挾大周的籌碼,大周維持住了最后一點兒主動權。
而這個時候,離羊回登基也不過兩年而已。
雖然大周勉強續(xù)了一波,但外部的威脅始終沒能解決。此時周圍的胡人政權中,以漢趙最強。
漢趙雖然以‘漢’為名,底子里卻是‘匈奴’。
說起來歷來可以追溯到西漢宣帝南匈奴內遷時的舊事,這一支南遷的南匈奴在光武帝時又被遷至西河。到了東漢末年,西河匈奴有參與到了平定黃巾軍中,因為平亂有功,獲得了河南的土地,于是遷到帝國真正的中心河南。
之后又是東漢末年宦官亂政、外戚專權等等,一系列動亂之中,河南匈奴趁天下大亂,中央政府喪失了對其約束力,便屯駐到了河內。直到七國之亂中夏侯家逐漸統(tǒng)一北方,有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地方管理能力,這才將屯駐在河內的匈奴分為了左右南北中五部,并轉移到汾河流域屯駐。
另外,五部首領也不能呆在自己的地盤,而是需要呆在鄴城當時大夏的都城。到了羊氏的大周,這條規(guī)矩也被保留了下來,只不過鄴城換成了洛陽而已。
直到九龍奪嫡最激烈時,在洛陽發(fā)生了幾家火拼的兵變,事情發(fā)生了變化。
左部首領劉岳向當時的蜀王羊銳承諾,只要放走他,他回到匈奴駐地之后就帶左部匈奴來支持羊銳爭位——而羊銳這個傻子還真的相信了!
放虎歸山,羊銳這一走自然是有去無回了不,應該說多年以后他還會回來的,以令羊氏恐懼的身份。
劉岳也是一代梟雄,回到匈奴駐地之后居然統(tǒng)合了五部,然后擁兵自重,不斷發(fā)展自身力量。并且還以‘復漢’為名打起旗號,自己自封漢王。一個匈奴人,在劉漢故地以復漢為名對抗?jié)h人政權。
不得不說,事情發(fā)展到此時,真的頗有一些黑色幽默。
而等到劉岳傳位給了兒子,力量已經(jīng)很強大了,于是在臣子的‘勸諫’之下建國,國號為‘趙’。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大周這邊都以‘漢趙’呼之。
漢趙立國之后吞并了很多胡人勢力,越發(fā)強大,之后多次向大周用兵。比如攻下洛陽的前一年就有‘平城之戰(zhàn)’,而同年在洛陽之后又攻下了長安。雖然長安已經(jīng)不再是西漢時的國都了,但也是北方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