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鑫的相貌更多遺傳了董氏,有著一張身為男子也可算做“美姿容”的臉,便是這幾年來回奔波也沒讓他多出什么“糙漢子”氣息,反而因為“腹有詩書氣自華”有些尋常讀書人難及的斯文俊逸。
這般容貌多是讀書人,商戶賤事,能讀書的誰也不會去經(jīng)商,所以錦繡布坊一開張,鄭鑫這個掌柜便得了一個“錦繡公子”的諢稱,引得不少大姑娘小媳婦過來買布,僅為看看這人,回去的時候也會順手扯走一塊布。
因此帶來的生意火爆是鄭鑫完全沒有想到的,他其實還準(zhǔn)備了一些現(xiàn)代常有的促銷手法,結(jié)果全然沒用到,這也讓他對這門長久生意多了些信心。
大鋪面租著,琳瑯滿目的貨品買來,生意一開,前期投入就掏空了鄭鑫的存款,如今也只能指望鋪子生錢了,不然還是要靠賣畫。
如果可以,鄭鑫并不想用這樣的手段賺錢,這也可算是藝術(shù)家的通病,對于自己的著作之愛,或可用金錢標(biāo)注其價值,卻更愿藝術(shù)無價,除贈予不愿出售,免得俗了藝術(shù)。
更何況是低賣。
鄭鑫的畫作并非名家手筆,便是有人賞識,也不可能因為其中畫境給予等同名家的價格,如此這般,也不過是比其他畫匠多得些錢而已,看著來錢快,其實也很讓人痛心,如同珍珠等價沙石,讓知道價格的人看了怎能不多感慨?
為此感慨幾回的鄭鑫生怕自己因此壞了愛畫的心,損了最初的喜歡,寧愿不再作畫,也不想再用此換錢。
相比之下,因為皮相好而生意好,幾近賣臉卻是鄭鑫能夠輕易接受的了。
如果一張臉就能做廣告,還剩了請明星代言的錢,不用再找什么形象大使,豈不是便宜?
鄭鑫這個掌柜做得很是稱職,時下民風(fēng)古舊,那些上門的姑娘也不敢多做什么,往往偷偷看他一眼,自己先紅了臉,若是不小心四目相對,便立馬手足無措先扭了頭。
這些生意招攬,自有鄭鑫的小廝六順來做,他跟素珍不同,素珍一到年齡就被鄭鑫嫁出去了,她自有父母依靠,消了身契之后也是良民,又有多年丫鬟攢下來的錢,出去之后不說日子過得多好,至少衣食無憂。
六順孤兒出身,若不是鄭家他只能去當(dāng)乞兒,跟了鄭鑫之后又能學(xué)知識,又不用愁吃喝,這等好日子他是不肯離去的。
原主并不曾多么重視自己這個小廝,反而覺得他年齡小派不上什么用場,一直當(dāng)做一個可有可無的跟班使喚。
鄭鑫卻不一樣。孤兒出身無牽掛,年齡小又可培養(yǎng),幾年之內(nèi)也不用擔(dān)心婚娶之事,將來大可讓他當(dāng)這錦繡布坊的掌柜,而自己還如在鄭家時候一般當(dāng)個大少爺,過他的自在生活。
六順也有著自己的小精明,自請姓了鄭,大名就成了鄭六順,對鄭家更多了一份歸屬感,情知大少爺?shù)钠⑿圆粫W鲞@等拋頭露面的生意人,便有了些野心,愈上進(jìn),想要謀一個管事位置。
兩人心思暗合,于這布坊而言,那真是一日好上一日,不過一個月就在縣里站住了腳。
鄭鑫又請了兩個伙計,再帶了六順一個月,見他做事愈熟絡(luò),便直接升他做了掌柜。
六順喜出望外,他這等孤兒出身的便是賣身于人,想要得到重用也不容易,大戶人家做事最講究一個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