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一支接近十萬人規(guī)模的大軍當然不止能用來佯攻,因為它存在的本身就是空前可怕的威懾,哪怕知道這支軍團中有不少是剛剛被集結起來的新兵,伊瑟爾精靈也絲毫不敢怠慢。
但如今的伊瑟爾精靈早已不比當年:強大的十三評議會在教廷的“重點關照”下分崩離析,大量血統(tǒng)純正的精靈貴族瀕臨滅門,往日風光已經煙消云散,稀少到甚至無法維持他們過去權勢的地步。
而伊瑟爾又是個極其看重血統(tǒng)的國度,以摩西菲爾德家族為首的十三個純血家族,地位甚至還要超過七大騎士血脈在帝國的威望,堪稱是整個伊瑟爾精靈王國的根本,甚至于王國本身就是為他們而專門締造的。
以往精靈血脈純度和高貴程度決定了一個伊瑟爾精靈,能夠在王庭之內至多獲得怎樣的地位;而現如今高貴的純血精靈死傷慘重,王庭不得不提拔大量的半精靈,甚至是人類填補那些空缺的職位和頭銜。
而這種明顯破壞伊瑟爾“血統(tǒng)等級制度”的做法,自然是造成了無窮無盡的矛盾:純血精靈瞧不起半精靈,半精靈鄙夷人類,沒家世沒背景的人類——有的話顯然也不會出現在精靈的國家——只能倚靠精靈王,成為王室可以隨意驅使的白手套。
但這里面有一個問題:上一任精靈王在“十三評議會事件”后被迫退位,而后這代“名正言順”的精靈女王,芙萊雅·摩西菲爾德已經變成了教廷的通緝犯,根本找不到合適人選的十三家族只能推舉個僅有三分之一王室血統(tǒng)的家伙,繼承摩西菲爾德家族的名號加冕為王。
靠這種辦法上臺的精靈王,地位到底多么的安如磐石也可想而知;于是本就在伊瑟爾遭受歧視的下層半精靈和人類悲哀的發(fā)現,哪怕靠實力證明了自己,依然無法改變環(huán)境中的歧視與壓迫:純血精靈貴族依舊盤踞高位,而人類和下層半精靈只能任勞任怨,根本得不到與付出相等的待遇。
但畢竟雙方的實力與地位差距已經發(fā)生了變化,純血精靈再也無法像過去那樣穩(wěn)穩(wěn)壓制住下層的力量了;于是就在兩邊接連不斷的沖突中,整個伊瑟爾精靈王國陷入了空前的混亂。
落魄的純血精靈雖然不復往日輝煌,但家底依然豐厚,并且比過去任何時間都要團結;崛起的人類和底層半精靈新貴盡管規(guī)模龐大,并且擁有眾多支持者,可本身卻是一盤散沙,甚至互相之間也是矛盾重重,毫無集體意識。
兩邊你拉起家族私兵,我動員鄉(xiāng)間失地的暴徒,他伙同軍隊里的戰(zhàn)友,彼此之間攻伐交錯打得不亦樂乎,今天一個莊園淪陷,明天某個城堡易幟。
這些戰(zhàn)爭的規(guī)模都不算大,甚至根本不能稱之為“戰(zhàn)爭”:上千人往往就能直接決定某個家族和小勢力的存亡,但架不住數量和頻率多到可怕。
而伊瑟爾王庭則在這風雨飄搖之間搖搖欲墜:根本就是個傀儡的精靈王別說王國,他的命令甚至連控制自己的王宮都夠嗆;忙著互相殺和搶地盤的新貴舊貴們根本就是把這位精靈王給忘了。
如果不是混亂到幾乎瀕臨崩潰,過去常年被伊瑟爾精靈打壓甚至控制的瀚土,也根本不會有侵略甚至攻占對方領土的念頭。
而即便如此,瀚土依然不敢獨立行動,生怕自己的擴張引來克洛維的警惕,或者間接導致精靈們突然變得團結,自己成了精靈王重掌大權的“功臣”;于是明明對自己很有自信,依然拉上了克洛維共同行動。
事實也如他們猜想的一樣:得知十萬大軍突然殺到自己家門外的精靈們立刻放下了彼此之間的沖突和矛盾,以精靈王的名義組織了在王庭的會面,開始共同商議如何抵御外地的入侵。
“……所以毫無疑問,我們必須將最多的兵力集中在鷹角城以西,抵御敵人的進攻!”
一陣慷慨激昂的怒喝在王庭內響起,讓原本精神恍惚,魂游天外的傀儡精靈王回過神來,看向臺下正在熱烈爭吵的身影們:
“我提醒諸位,那可是八萬大軍,是克洛維的常備軍團與瀚土剛剛從圣戰(zhàn)中歸來的精銳主力!這樣的軍團如果不提起十二萬分的謹慎,亡國滅種就在眼前??!”
“亡國滅種?怕不是某些人的野心吧?”刺耳的冷哼聲打斷了這激動的心臟:“誰不知道情報上說的多么清楚,那三萬多人都是剛剛被征發(fā)來的新兵,沒有多少戰(zhàn)斗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