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不懂軍事的我也能夠看出,法比安副司令是借鑒了克洛維陸軍在圣徒歷八十年的陸軍改革,將原先分散再各個步兵團的擲彈兵連集中成一個作戰(zhàn)單位;通過這種方式繞過全軍,進行單獨的軍事實驗,探索散兵獨立作戰(zhàn)的可能性。
這樣既提高了新部隊的訓練效率,又繞開了大多數(shù)人的反對,同時還能為日后的改革鋪墊…不失為一舉三得的好辦法。
如此明顯的想法自然遭到了不少人的抵制,但在總司令的支持下,這一提案還是勉強得到了通過,確定了風暴軍團要向增強散兵力量的方向發(fā)展。
之后會議又陸續(xù)通過了擴編方案,輕型火炮方案,小型戰(zhàn)地醫(yī)院方案,軍靴與冬裝方案,以及全面武裝方案。
全新的“風暴”軍團,將擁有一個以輕騎兵為主的騎兵營,一個擁有十六到二十四門火炮其中輕型火炮占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炮兵營,每個步兵團在原先基礎上擴編一個散兵營和一個線列兵營,參謀部在原有部門基礎上增加一倍的人員編制,并為戰(zhàn)地醫(yī)院配備了便于在戰(zhàn)場上行動的馬車。
用安森·巴赫大人的話說——這是‘風暴’軍團真正成為一支軍隊,而非小規(guī)模武裝集團的開始。
各戰(zhàn)斗單位的兵力和武裝大大增強,后勤與參謀部門日漸專業(yè)化,每個步兵團逐漸成長為過去的‘風暴團’,擁有了單獨執(zhí)行軍事行動的可能,權限也得到了極大的加強,軍團逐漸成為指揮單位,而非戰(zhàn)斗單位。
同時軍團吸取了去年戰(zhàn)斗時的經(jīng)驗,為部隊訂制了更加適合新世界氣候的軍裝和軍靴;雖然這將大大增加后勤成本,但確實屬于必要之舉。
并且因為權限的提升,風暴軍團擁有了直接從本地征召平民參軍的權限,必要時將直接武裝白鯨港的普通民眾,作為輔助軍團參與戰(zhàn)斗;而在此之前將繼續(xù)強化已經(jīng)逐漸步入正軌的射擊軍,將其正式納入軍團的戰(zhàn)斗序列。
整個計劃僅前期投入,就迫近上萬金幣,時限是三個月;而整個改革的成功與否,將由他的敵人給出最終的答案……”
…………
十五點三十分,軍事會議終于落下帷幕;與會的軍官們紛紛長舒口氣,一臉疲憊的離開了僵坐整整四個多小時的椅子,帶著滿意或遺憾的表情向外走去。
無論如何,這場過于漫長中間還沒有間斷的回憶,總算是給了軍團上下一個答復;雖然這個答復并不能讓所有人都高興,甚至是很不高興…但總歸是有了答復。
原本幾乎是安森·巴赫一言堂的風暴軍團,開始向軍事民主的風格轉變;而得到了新權力的軍官們,身上也多了全新的責任跟義務,不能再像之前那樣,當個純粹的日子人了。
更直白的說,就是他們更像個結構緊密的利益集團。
如此果斷的放權,除了因為需要軍官們配合自己的改編,更是一份無奈:假如本土真的決定放棄殖民地,把自己當成吸引帝國人火力的棄子,風暴軍團就是他安森·巴赫最后也是全部的本錢。
所以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他都必須把這些人和自己牢牢綁定在一塊,結成不可輕易撼動的利益共同體,來面對本土的背叛和敵人的反撲。
當然,就算沒有這件事安森也是打算要放權的,只是節(jié)奏上可能會更慢些…畢竟規(guī)模越來越龐大的風暴軍團,光靠甩鍋給自己忠心耿耿的副官已經(jīng)不能解決大部分的日常工作了,管理權下放是必須的。
隨著眾人一個個離場,空蕩蕩的會議室內,就只剩下安森和法比安兩個人仍然坐在位子上,表情各異的看著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