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晴空下,靜靜的落日沉浸在碧藍的海平線上,為飽經(jīng)戰(zhàn)火蹂躪的卡林迪亞港染上了一抹有些凄涼的霞光。
正如帝國先遣軍所期待的那樣,痛苦而又漫長的卡林迪亞港爭奪戰(zhàn)終于結束了…雖然贏家并不是他們。
燈塔宮的樓頂,象征著瀚土王權的荊棘花軍旗在涼爽的海風中獵獵作響。
作為名義上這場戰(zhàn)役的“勝利者”和卡林迪亞港的征服者,艾曼努爾家族為了這場勝利付出了無比慘重的代價。
因為第一階段的突襲戰(zhàn)以慘敗收場,勒諾·艾曼努爾一萬人的軍團基本全軍覆沒,陣亡和潰逃損失超過了一半,剩下的一般幾乎人人負傷,輕重傷亡比達到了一比一,即便是受傷較輕的士兵也因為傷口感染,淋雨受寒或者體力嚴重透支陷入昏迷狀態(tài)……
哪怕再怎么盡可能的收攏殘兵,能夠重整三分之一也已經(jīng)是極限了…這還是比較樂觀的態(tài)度。
而付出了這么多犧牲得到的戰(zhàn)利品,則是一座廢墟般的港口城市。
以燈塔宮為中心向周圍望去,整個卡林迪亞港已經(jīng)完全變成了一片由斷壁殘垣,焦土,尸體并且充滿了惡臭氣味的廢墟——坍塌殘破的房屋、無人撿拾的尸骨、大大小小的彈坑在曾經(jīng)繁華的街道上隨處可見,到處都是令人不忍直視,惡臭而丑陋的景象,宛若鮮活的地獄。
如果說在此之前,經(jīng)歷過一場暴動和殘酷鎮(zhèn)壓的卡林迪亞港受損還局限于外圍的話,這一場爭奪戰(zhàn)就是將最后尚且完好的部分也徹底夷為平地。
這其中尤其是港口區(qū)域…曾經(jīng)全城最繁華,各種工廠和倉庫最密集的地段,在經(jīng)歷了兩輪艦炮火力覆蓋后,碼頭上已經(jīng)找不到任何超過三米的建筑物,遍地都是堆滿尸骨的廢墟。
因為帝國先遣軍拒絕投降,態(tài)度堅決到了極致,甚至組織炮兵陣地和艦隊對射;法比安不得不放棄了登陸作戰(zhàn)的想法——他手里只有一個擲彈兵團——很干脆的把艦船上所有的炮彈統(tǒng)統(tǒng)朝先遣軍陣地砸了過去。
坐擁兩個滿編步兵師的帝國先遣軍,投降時勉強能夠湊出一個加強步兵團,職位最高的是一個叫“愛德華·洛奇”騎士的副官。
其余帝國騎士包括總指揮勞倫斯·伊戈爾在內,全軍覆沒;因此即便是想用這些俘虜們交換贖金,艾曼努爾家族也得不到多少東西…何況這筆贖金還要分一份給出了大力的風暴師。
當然,無論如何卡林迪亞港都是瀚土的第一大港口城市,更擁有頂尖的優(yōu)良港灣和發(fā)達的交通樞紐;殘破只是暫時的,只要耐心經(jīng)營幾年,回血甚至盈利都是完全可以預見的未來。
但問題在于,和這座滿目瘡痍的城市一起歸到艾曼努爾家族名下的,還有一眾卡林迪亞貴族和數(shù)萬民眾。
這些在戰(zhàn)火中幸存的幸運兒們,如今只能生活在破敗不堪的街道和廢墟瓦礫之間,在滿是積水和尸骸的彈坑中尋找食物和棲身之所,被饑餓和疾病所威脅…如果沒有人能立刻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隨時都會成批成批的死去。
那么誰能伸出這個援手呢…卡林迪亞貴族們想起了一個他們最不愿想起的家伙。
安森·巴赫。
和卡林迪亞港名義上的主人勒諾相比?安森·巴赫手里有一支將近兩萬人?完全可以重建和維護卡林迪亞港秩序的軍隊,有一艘滿載帝國補給的艦隊?各種意義上都能解決他們眼下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