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稍微往前撥幾個小時,位于王國西部的格里芬鎮(zhèn)上。
漢斯是《月刊煉金術(shù)師格里芬》的主編,他們這本期刊之所以會有這么個看起來與眾不同的名字,完全是由于在創(chuàng)辦期刊的時候漢斯正在沉迷于一本名叫《月刊女巫諾扎奇》的小說,一拍腦袋就注冊了這個名字,等到后悔之后,已經(jīng)來不及了。
頂著這個不正經(jīng)的名字,這本期刊的命運也并不順利,銷量無法提升,投稿者也寥寥無幾,每個月臨近出刊日,漢斯都要費盡腦子去拉人來寫稿子以填充足夠的版面,可以說是心力交瘁。
現(xiàn)在是月中,漢斯還不需要那么著急,但這個月能夠刊載的真正意義上的新論文,也不過三篇而已,剩下的大多都是重復驗證性論文,這種論文很多情況下不過是換了一種物質(zhì)來進行同樣的實驗,沒有任何創(chuàng)新意義,單純的重復勞動而已。
“唉。”
就在漢斯長嘆一口氣,感到萬策盡無的時候,辦公桌的傳送法陣一陣閃爍,一篇論文夾帶著一張紙條出現(xiàn)在那里。
“咦,這是什么?”
漢斯先拿起論文,上面的標題很長,卻也很清晰。
《有關(guān)灰?guī)r加熱實驗中產(chǎn)生的特殊氣體的討論與傳統(tǒng)燃燒反應理論的幾個問題研究》。
一看到這個標題,漢斯就感覺內(nèi)心一陣悸動,體味出了這背后的不簡單。
他又拾起那張紙條,上面熟悉的文字讓漢斯不禁笑了笑。
“這家伙,還真是口是心非?!?br/>
紙條上的內(nèi)容很短,是讓漢斯看完這篇論文后,向作者發(fā)出約稿函,但來信者卻是當年并不支持漢斯辦學術(shù)期刊的朋友安格烈。
雖然嘴上說著辦期刊死路一條,但每當漢斯陷入截稿日地獄的時候,安格烈總會及時送上一篇論文來救急,兩人之間倒也形成了某種默契。
“記得安格烈那家伙好像最近在擔任評審委員,那看來這篇論文就是他審核的?”
疑惑中,漢斯翻開了論文。
多年之后,當漢斯接受采訪,被問及當年第一次看到那一篇論文是什么樣的感想時,他還能清楚地回憶起,那個悠閑午后自己感受到的不亞于第一次接觸魔法的震撼。
時間流逝得很快,一個小時過去,漢斯合上論文,他沒有去做驗證實驗,因為安格烈的紙條就是最好的證明。
如果安格烈沒有親自驗證過,是不會向漢斯推薦這篇論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