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廣陵王之命,佛會辦得極度奢華,盛況空前,十日之前便有香客從各地慕名而來,進(jìn)城的車馬絡(luò)繹不絕。
廣陵城內(nèi),三千浮屠之上,經(jīng)幡遮天蔽日,隨處可見香客虔誠叩首,廣陵王府沿路搭出數(shù)里棚屋,開倉布施一連七日,人人皆可席地而坐喝一碗白粥,意在浮屠立誓救一切眾生。
浴佛日當(dāng)天,出身陳氏修葺供奉三千佛塔的廣陵太守亦會出面法會,更是專程請了譯作《道行般若經(jīng)》的大月氏人支婁迦讖等高僧前來講經(jīng)。
一路上人流如織如潮,硬是于這亂世之中生生演出了幾分太平盛世的假象。陳登轉(zhuǎn)過身,溫和地看向站在自己身后著宗室常服的廣陵王。
“主公,法會快要開始了,我該去露個面了?!?br/>
廣陵王沉默地頷首,目送依舊著一身青衣的陳登踏入法會場,一步步登上高高的浮屠重樓。
——像一朵優(yōu)缽羅華,于這人世間劃開一道清色的痕跡,在人頭攢動的人群中亦離離如星辰之行。
廣陵王怔怔地望向回閣之上頎長的人影,忽然覺得陳登明明身處這世間,似乎又與這人世永遠(yuǎn)隔了一步的距離。
不過是一步之遙,卻宛如水中蓮華,哪怕衣擺沾滿泥土甚至是手染鮮血,陳登也永遠(yuǎn)是那樣的步調(diào),心系百姓常懷悲憫,亦能不忘堅守本心。她想,陳登身上的確是有佛性的。
法會于信徒的長呼聲中終于起始。從各地一路苦行而來的主法高僧于身側(cè)儀仗的擁簇下開始走向法壇。廣陵王捏緊手中獨屬繡衣樓意味著取消行動的密哨,到底還是沒吹下去。
灑凈、登壇、上香……站在法壇上的高僧雙手合十,于一片肅穆中低誦一聲佛號,在聲聲梵唄中領(lǐng)著一眾信眾一同拜愿。
廣陵王站得筆直,鋒芒畢露像一把無所不往的利刃,沉默地遙遙注視著一眾虔誠跪拜的信眾,又望向陳登所站的位置,鬼使神差也閉上了眼。
——倘若佛光沐浴下虔誠懺悔真的可以消除惡業(yè),那她此刻為她的太守祈求一個得償所愿也無妨。
下一刻,廣陵王聽見一聲驚呼。那是繡衣樓安插在人群里的蜂使,為了在這個瞬間讓人群的注意力集中在陳登身上。
廣陵王于是睜開眼看去,明白幾個拿著琉璃塊的蛾使已經(jīng)完美地完成了任務(wù)。
法事流程極長,如今已接近正午。日光灼灼下,她的廣陵太守周身縈繞著七色虹霓,立于浮屠重樓之上,她目力極好,能看見他面上還帶著清淺笑意。先前驚呼的那位蜂使接著喊了一聲“這是浮屠降世啊”,帶頭長跪不起,于是惶惶的人群也回過神來,跟著跪了一地,連幾位高僧都抖著手跪下了,此起彼伏的佛號聲綿延不絕。
這樣宏大肅穆的場景,廣陵王卻無端地想起了陳登唇下的小痣??上ш惖请x她太遠(yuǎn)了,她看不見。
算著時間也差不多了,廣陵王起身,準(zhǔn)備按照話本去給這場大不敬的戲收尾。才剛行至半途,卻看見陳登忽然開了口:
“方才香火鼎盛,諸位信眾虔誠祈愿之業(yè)連通極樂佛國,感召浮屠降下賜福于我身,這五色佛光便是證明?!?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