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先莫說兩人膝下都有長子,便是沒有,也斷不會輕易就將自身刀法傳于外人的。
此刻卻有一人,將這兩人的刀法混于一處用了出來。
就算如此,韓秋水依舊未動要出去看個究竟的念頭。
而另一人雖步伐詭異輕靈,能知輕身功夫極其高明,手中所用路數(shù)卻是她未曾聽聞過的。
莫說是武功路數(shù),便是這人手中兵刃究是何物,韓秋水一時也無法斷定。
聽風聲來看,似是長劍,其中多有點、刺、撩,卻又偏偏聽不到劈砍動靜。
可若說能點得迅捷且有所弧度,應是軟劍一類,卻也能刺出凌厲而筆直的架勢。
若以其上撩之時的動靜來辨,卻又是如同細長物件一般了。
許是某種類劍的奇門兵刃。
韓秋水大略分辨出狀況后,再又細細聽了一陣,耳聽交戰(zhàn)雙方逐漸遠離,才決定跟上去察看下狀況,若其中有一方熟識,再決定是否應該出手。
畢竟下頭交戰(zhàn)的雙方雖打得很是激烈,卻也極有默契,除了兵刃交擊之音難以避免以外,并未相互交談。
這讓韓秋水除了雙方的確是要拼個你死我活以外,沒能得到太多信息。
可當她正準備有所動作,卻聽到又有一方突然加入了戰(zhàn)團。
且后頭加入這人的舉止更為讓韓秋水深覺古怪。
一般來說,無論是以怎樣的立場加入戰(zhàn)團,都應是幫助其中一方,又或是因與雙方熟識,而不愿見雙方爭斗,便也就是所謂的勸架。
可后頭加入這人,使得同樣是某種奇門兵刃,但卻偏偏和雙方都想要拼個你死我活。
因而導致戰(zhàn)團之中的狀況,一時變得混亂起來。
這三方打作的戰(zhàn)團之中,每一方都想要其他兩方的性命,視狀況猜測,卻也絕對不愿意和其中一方聯(lián)手,讓變作單獨的一方先行退場。
最為讓韓秋水困惑的,便是三方依舊很有默契,半句話也不講,似是都知道對方因何會動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