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群號:109383428。歡迎大家加入。
初平元年190年十月。
曹操基本完成了對于泰山郡及下轄諸縣的整合工作。實力也再一次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但是,由于從前在已吾時領(lǐng)地頗小,又有大樹撐腰。如今地盤驟增后,卻需要分兵駐守。所以,在整體兵力上,一時間反不如從前雄厚。
眼下,曹操命夏侯惇、夏侯淵、曹仁各領(lǐng)五千兵馬,分置于寧陽、新泰、肥城三縣,又自將夏侯瀾、曹洪、李、樂、趙、文駐郡城。
由于外派的三位嫡系將領(lǐng),抽走的皆是數(shù)歷戰(zhàn)火的老兵,所以郡城看似仍有萬五兵馬,但實力上仍顯不足。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數(shù)月前分派給夏侯瀾的三千本部兵馬,在李典、樂進、于禁三人的傾力教導下,總算略具精干雛形。不過在整合泰山后,曹操又將五千泰山原駐兵撥給了夏侯瀾部。
如此一來,夏侯瀾部的實力反而一躍居于曹營之首。
可夏侯瀾明白,這樣安排的理由,固然有自家老板對自己的信任。但同時,又未嘗不是一種試探
夏侯瀾很小心,畢竟自家老板疑心極重的毛病他是非常清楚的。雖然現(xiàn)在他也算是曹操親族。但歸根到底,那也只是名義上的。兩人一沒有血緣,二沒有姻親誰知道哪天老板不嗨皮了,會不會拿他這百把斤的身板兒出氣
所以,面對風口浪尖夏侯瀾很明智的作出了一個決定:分兵
于是,僅在收到兵源后的第二日。夏侯瀾便正式向曹操提出了一分書面報告,大致內(nèi)容是:鑒于李典、樂進,久隨軍旅,頗有戰(zhàn)功。特請賜于二人獨領(lǐng)一軍的任命。
曹操收報后,固然一力推辭。但在面對夏侯瀾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時,他最終還是半推半就的接受了。
事實上,在收編原駐兵的問題上。曹操也曾考慮過將更多的兵馬,分攤給惇、淵、仁三位嫡系。但最終還是出于戰(zhàn)斗力,及三縣各自的供養(yǎng)能力等原因,無法具體落實。
至于后來索性將大部分原駐兵分撥給夏侯瀾,曹操也的確存有或隱或約的試探心理。
然而夏侯瀾在遇事后如此快速的反應,卻也著實讓他頗感快慰:年紀輕輕,進退有度。此子果然無愧于老夫厚望。
于是,泰山郡兵力的具體分布如下:
夏侯瀾、李典、樂進三人,將原來的本部兵馬一分為三。又各以一千骨干為基礎(chǔ),夏侯瀾吸納三千新兵,李典、樂進再各領(lǐng)一千。從而形成了三個新的作戰(zhàn)單位。
此外,曹洪、趙云、文丑也各被調(diào)撥了三千士卒,自成一部。而拋開曹洪乃是嫡系不論。曹操可以同時任命趙、文兩位新晉將領(lǐng)自領(lǐng)一軍,卻也著實顯出了寬廣偉岸的梟雄魄力。
值得一提的是,夏侯瀾也借機向曹操提出了讓曹昂入伍效力的請求。原因很簡單:大公子是嫡長,嫡長豈能無戰(zhàn)功無戰(zhàn)功又何以服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