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酒和北方的酒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分界線的話主要是以中間那條大河為幾個主要的分界線,當然也不可能大河的兩邊就有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景象。
只是說從這個大河開始分離起來,越往北越趨于北方的習性,越往南就越趨于南方的習性,當然這也是與天氣和氣候有關。
北方的酒比較烈,喝起來的話總是能夠趕到喉嚨還有肚子特別的熱,這個也是莫瑜不喜歡喝酒的一個原因。
但是北方的酒回味無窮,喝了一口酒之后嘴里還是時不時能夠感覺到一絲絲香氣。
南方的酒是醇,沒有太多的燒心的感覺,喝下去的時候就能夠感覺到一絲絲香氣,對于不喜歡喝酒的人來說自然是難以理解的,但是對于喝酒來說應該不算是一個特別難以理解的事情。
如果說非要有一個比喻的話,那就如同大米一樣,那種香氣就好像是蒸大米,蒸的時候你感覺不出來什么,但是過了一小會兒之后滿屋子都是那個大米的香氣。
這個比喻雖然不是很恰當,但是也能夠讓一些不喝酒的人理解那些喝酒之人的感受。
上來的酒不少,白云一其實顯得特別的高興,在極國當中女人喝酒的數(shù)量還是很不少的,尤其是在北方喝酒的數(shù)量更多。
在西方就更加不需要多說了,極國靠近西方的板塊那里可能會更冷一些,所以說喝酒并不是為了喝酒而喝酒,而是作為了一種驅寒的工具。
酒的樣式也是各種各樣,有奶酒,有草酒,有糧食酒,即使是糧食的也是分為各種各樣的,所以說極國的酒發(fā)展得還是比較厲害的,也是作為一種文化輸出到其他附近的國家的。
甚至更遠的則是一些最西方的國家,這一點莫瑜在學堂學地理的時候是有些涉獵的,只不過也不知道哪些商家是專門通往西方國家的,只是大體有一個了解罷了。
當然因為距離特別遠的原因,所以說這種物質上的文化溝通不是特別的頻繁,國家沒有什么太多的力量和動力去支持,也只有這些商家有動力去,正所謂無利不起早。
先肯定能夠把酒上來,至于說菜肯定需要待會上來的。
本來莫瑜是想給安信畢倒酒的,但是安信畢首先就把酒壺給拿了過來,然后先給莫瑜和白云一倒酒,這讓莫瑜感覺到有些不好意思。
但是白云一話好像并不是特別的在意,對莫瑜還有安信畢說“話說我還沒有喝過太多南方的酒呢,總感覺南方的酒喝起來不是特別的剛烈?!?br/>
其實在人家的地盤上是不應該說人家地方的一切的壞話,無論是熟悉還是不熟悉,有的是因為禮貌,有了這是因為不想多生事端。
但是很顯然白云一是不屬于這樣的人的,白云一有時候口直心快,有時候卻很保守,其實也就說明了一件事情。
這件事情就是白云一并不像看起來那么的傻,只是說有時候裝的傻,如果一直這樣的話別人只會覺得你性格單純。
可能白云一就是這樣想的,感覺那樣做的話好像確實有些累了,又或者說覺得對于熟人完全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