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成輝比起耶律元宜更受到蘇詠霖的重視,也是整個外族系臣子當(dāng)中最受寵的人,耶律元宜自然認為耶律成輝知道的更多。
不過耶律成輝在此之前還真的不知道蘇詠霖的一系列行動到底有什么意義。
只是出于對蘇詠霖的些許認知,他有一些想法。
“風(fēng)聲算不上,但是你忘了之前春耕的時候?qū)④娬f的那些話?”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對啊,那是《荀子》當(dāng)中的名言,《荀子》雖然也是儒家經(jīng)典,但是并不屬于科舉考試出題范圍當(dāng)中的儒家經(jīng)典,我聽說宋人素來不喜《荀子》,而將軍卻偏偏用《荀子》的名言來駁斥春耕祭祀,可想而知,將軍早就對此有了想法?!?br/>
耶律元宜想了想,又問道“您的意思是,將軍會在科舉考試的時候,對科舉考試的內(nèi)容做一番更改?比如添加《荀子》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必然如此,你且放心好了,真按照原來的方式考試,不用多久滿朝堂都是山東士人了,咱們這些人論起儒家經(jīng)典,又怎么可能是那些漢人士子的對手呢?”
耶律成輝自嘲般的笑了笑“大遼從立國到亡國,契丹人進士唯有耶律大石一人,現(xiàn)在就算將軍允許吾等契丹人入學(xué)讀書參加科舉考試,又要多少年才能出現(xiàn)一個契丹進士呢?
別說咱們契丹人,奚人,渤海人,要是沒有將軍的提拔,能通過科舉考試上位嗎?就算是燕云的漢人,在科舉考試方面也遠不如山東人,他們誰不擔(dān)心?”
耶律元宜想了想,覺得耶律成輝說得有道理,可還是憂慮重重。
“您說得對,將軍必然有將軍的考慮,但是無論如何,咱們也要做點什么吧?咱們都是曾經(jīng)和將軍作對過的,若是將來被人翻出舊賬來,以此攻訐,怕是不好收場?!?br/>
“將軍若要殺我們早就殺了,何必留我們到現(xiàn)在?再說了我們和將軍是因為公理對戰(zhàn),又不是為了私心,戰(zhàn)敗之后投降也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事情,古已有之,何須慌亂?”
耶律成輝搖頭道“而且朝政之道就是制衡之道,將軍的勢力主要在軍隊里,朝政方面將軍缺少助手,又不能讓山東士人一家獨大,必然會想方設(shè)法的任用我等制衡山東士人。
而且和漢人不同,新朝建立之后,必然以漢人為主導(dǎo),漢人多方勢力互相抱團,各有各的活法,而我們?nèi)粢?,只有向?qū)④娍繑n,只有將軍可以成為我們的后盾,將軍必然也知道這一點。”
耶律成輝說到這一層,耶律元宜恍然大悟,連連點頭,表示自己徹底明白了。
他在金國主要擔(dān)任軍職,對政治類事務(wù)了解不深,這方面還是需要政治老手耶律成輝多多提點。
只有跟這種大神在一起,才能搞好政治啊。
不一會兒,在軍務(wù)司任職的奚人米援、賀司也接到了通知前來參加會議,在財政司任職的渤海人李寶成也接到通知來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