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張浚需要為此次戰(zhàn)敗和損兵折將承擔全部的責任,再也沒有任何可以開脫的地方。
他之前放嘴炮的事情大家都可以當做沒聽到,但是真正造成了堪比淮西軍變的大敗這件事情,張浚必須要承擔責任。
這不是張浚第一次造成軍事失敗了。
富平之敗是第一次,葬送了北宋最后一支成建制的可以和金國對抗的軍事力量,葬送了關中之地,使得北宋徹底轉變?yōu)槟纤巍?br/>
淮西軍變是第二次,葬送了南宋四萬軍隊和十余萬百姓,直接造成前線戰(zhàn)場的防衛(wèi)空虛,也讓南宋在之后金國廢除偽齊政權的風波中沒能趁機獲取任何好處。
而這第三次,葬送了南宋京湖戰(zhàn)區(qū)的戰(zhàn)斗軍隊主力,致使江南西路暴露在匪軍的攻擊范圍之內,幾乎無可遏制,極大地威脅到了南宋的戰(zhàn)略安全。
古人云事不過三,張浚已經犯了三次足以累死為他擦屁股的人的錯誤,難道還要寬恕他嗎?
如果還要寬恕他,這個罪過誰來承擔?這個責任誰來擔負?
趙昚自己嗎?
大宋對待士大夫真的要如此的優(yōu)容嗎?
作為一個沒有任何功績和行政基礎的背鍋皇帝,替趙構背黑鍋和罵名已經夠趙昚難過了,要是再搭上這次失敗,趙昚差不多可以退位讓賢了。
滿朝文武熙熙攘攘,要求嚴懲張浚乃至于殺掉張浚以謝天下的聲音不絕于耳,彈劾張浚的奏表以每個時辰二十份的速度向皇宮沖鋒陷陣,打的趙昚毫無還手之力。
那些往日里力挺張浚的張浚一黨的成員現(xiàn)在也不敢說話,偃旗息鼓,只有少數幾人還在為張浚說話。
比如張浚的鐵桿擁躉陳俊卿,比如張浚很欣賞的狀元出身的官員王十朋。
但是他們?yōu)閺埧Uf話的范圍也不能涉及到這件事情本身,只是抓住太祖遺訓這個大義名分,堅持要求保住張浚的性命,不能讓張浚去死,至于其他的,他們也不敢說。
因為這次大敗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于是陳俊卿和王十朋等人也和張浚一起遭到了暴風雨般的彈劾,并且借由對陳俊卿和王十朋的彈劾,這場彈劾風暴逐漸波及到了整個張浚一黨。
洶涌澎湃的浪潮之下,原先被趙昚和張浚排擠到角落里的主和派勢力有抬頭的跡象。
他們借著張浚的錯誤反攻倒算,試圖混淆真相,偷換概念,把張浚的錯誤和張浚的主戰(zhàn)、激進立場綁定在一起,試圖污名化主戰(zhàn)和激進的立場,由此為主和保守派的全面歸來創(chuàng)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