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瞞皇帝雖然是犯忌諱的事情,但是那個官僚沒有做過欺上瞞下的事情呢?
張浚很快就為自己找到了合理的解釋,并且讓自己心安理得的越過了這條心理上的障礙線。
于是這件事情就做出了決斷。
這個障礙跨越過去之后,前線的事情也不能不處理。
在張??磥恚酆隃Y至少是愿意發(fā)起進攻的,他愿意組織進攻,完成使命,接受樞密院的號令,好讓自己有完成任務的可能。
而戚方則態(tài)度曖昧,不進兵,只是封鎖山路,希望困死農(nóng)民軍……
這可能嗎?
就算張浚水平很菜,也有基礎的軍事素養(yǎng),覺得農(nóng)民軍未必能被困死,而宋軍的后勤極有可能先他們一步崩潰。
戚方這個混蛋,很有可能就是如同邵宏淵所說的那樣,有發(fā)國難財?shù)南敕ā?br/>
軍隊里這些骯臟事張浚了解一些,他怎么也是帶過兵的,對于某些不知廉恥的混賬東西私下里和敵人做買賣的事情也有所耳聞。
所以,無論如何也不能再讓戚方影響愿意征戰(zhàn)的邵宏淵。
但是驟然拿下資歷深厚的戚方,恐引起前線軍心不穩(wěn),屆時也容易釀成大禍,所以張浚思來想去,決定派遣一名文臣代表樞密院前往前線軍中督軍,以鉗制戚方,給邵宏淵支持。
通過文臣力量的鉗制,多少能夠震懾軍兵,讓他們不敢有多余的想法。
想起當年淮西軍變的事情,張浚心有戚戚,為了不再犯錯誤,張浚也學乖了,決定不再按照自己的好惡,而是任用真的有軍事才能的人去督軍,而且要有足夠的資歷,以免為人所輕。
選來選去,張浚選中了和自己有舊的朋友馮時行。
馮時行素來堅持主戰(zhàn)立場,因此被秦檜一黨排斥十七年之久,甚至一度從大宋狀元錄上除名,不被承認狀元功名。
好在他終究守得云開見月明,紹興三十一年,隨著明滅金之戰(zhàn)的混亂時期而被重新啟用,后來隨著張浚的失意而再度沉寂,之后再度隨著張浚的被啟用而啟用。
他好讀兵書,對軍事籌劃頗有看法,有戰(zhàn)略眼光,且資歷深厚,年歲也長,戚方和邵宏淵都不會輕視他。
選定人選之后,張浚喊來了馮時行,將這個任命告訴了他,讓他做一番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