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軍事會議商量完畢,就是午飯,午飯過后,趙開山就帶著蘇詠霖去閱兵。
所謂閱兵,也就是看看趙開山的本錢,看看趙開山有多少實力,炫耀一下。
趙開山是當?shù)卮笸梁?,臨沂縣周邊老大一塊地都是他家的,趙家傳到他手上已經(jīng)是第五代。
可謂是奮四世之余烈,從一普通自耕農成就了如今趙家大土豪的身份。
趙開山擁有大量土地,自然也少不了佃戶。
“之前做了一番統(tǒng)計,除卻留守的,我這里能用作兵馬出擊的大約在四千人左右,加上密州和莒州那幫朋友的,湊個一萬人不是難事,賢弟還帶來一千人,這人數(shù)肯定超過一萬,一萬義軍,也算是聲勢浩大了吧?”
趙開山不無得意的帶著蘇詠霖觀看自己的雄厚實力。
那是真的雄厚。
北宋末年,地主們已經(jīng)不怎么繳稅了,之后宋金戰(zhàn)亂,偽齊統(tǒng)治中原,那時候當然就沒交過稅。
之后金廷直接統(tǒng)治中原,是個干脆的小政府,治理技術粗糙,根本也別談編戶籍什么的,底下的這些漢人地主們就更加不會繳稅了。
最多象征性給官府一點小小的禮物,買通某些官員,做做假搞搞賬目那是輕輕松松,沒有壓力。
多年不繳稅,中原之地類似于趙家這樣的大土豪數(shù)量不少,實力也比較強,積蓄的糧秣錢財相當多,若是全部聯(lián)合起來,推翻金國自然不是什么問題。
當然,他們也聯(lián)合不起來。
金廷知道自己的基層力量薄弱,無法有效統(tǒng)治,除了武力威懾之外,就嚴格限制漢人擁有兵器,對鐵制品的管制較為嚴格。
早先漢人地主還是有不少兵器的,但是兵器屬于消耗品,放著不用、不好好保養(yǎng)也會生銹,十幾年不打仗的和平生活過下來,漢人地主的武力水平自然而然就下降了。
這也是趙開山讓蘇詠霖利用自己的關系多弄點鐵制軍械的原因。
除了兵器,糧食、戰(zhàn)兵、根據(jù)地,他什么也不缺,而蘇詠霖帶來的大量裝備正好是他所需要的。
眼下,蘇詠霖就看到一些農民兵正手持他帶來的南宋兵器像模像樣的揮舞著,引起周圍人的陣陣叫好聲。
有一個看上去很壯實的漢子揮著一柄宋軍中也只有真正精銳才能使用的重斧,舞的那叫一個虎虎生風,非常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