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后,北方的暑氣依然讓人難耐,用公歷算起來,這不過是八月初,這時候的華夏天氣,從南到北,都是普遍的高溫天氣。
南方有臺風的時候會涼爽一些,而北方的夜里會相對舒適很多。
可依舊阻擋不住暑熱的侵襲。
相對于各地其他督軍的安分守己,齊燮元表現出一種亢奮的狀態(tài),南方多年沒有大規(guī)模的混亂戰(zhàn)爭的原因,多半要感謝當年李純、陳光遠、盧永祥等人簽訂的‘東南五省保境條約’,這是一份和平條約。
這五個省份包括:浙江、江蘇、江西、福建和安徽。當年,齊燮元也是參與者之一,沒想到簽訂這份條約之后,他竟然出局了。
或許有人不相信,當軍閥的還會簽訂和平條約?
這不是扯嗎?
可事實確實如此,南方能夠平靜這么些年,還真的歸功于這份沒人去遵守的條約。為什么說沒有人遵守,主要是因為地方督軍總會忍不住向周邊地區(qū)擴張。
李厚基是如此。
陳光遠也是如此。
可最終為什么沒有釀成地區(qū)的混戰(zhàn)?原因當然很多是不管是身為福建督軍的李厚基,還是江西督軍陳光遠,都是在五省之內實力墊底的人物。
說出來有點悲哀,可確實如此。
實力最強的是王學謙的浙江,還是倪嗣沖的安武軍,也就是安徽的地方軍,這支規(guī)模長年保持在八萬左右的軍隊,在很長一段時間,是長江沿岸規(guī)模最大的一支地方陸軍。
不過倪嗣沖年紀大了,大多數時間都在燕京、天津等地修養(yǎng),而倪家也沒有能夠獨當一面的后輩,這才拱手讓出的東南五省霸主的地位。在王學謙之前,東南五省基本上都是實力差不多的情況。除去浙江和江蘇之外,福建和江西都要防備‘國黨’的北進。不過陳光遠在江西的日子也不好過,按照歷史,他應該早就被免職了。
原因自然是和陳炯明的作戰(zhàn)不利,可是現如今,這位在江西的位子雖然不太穩(wěn)當。
王學謙的崛起,確實受到過陳光遠和李厚基的聯(lián)合壓制,不過壓不下來。
隨后的幾年里,北方戰(zhàn)局一直以一種非常微妙的局面存在。
浙軍的一家獨大,也不過是最近一年的事。就算是王學謙也沒有打破原本五省條約的意思。
不過從某些方面,王學謙也確實已經觸及了條約的底線,就是他吞并了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