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好像來過領事館?”
“沒錯。在‘蘇州河慘案’發(fā)生的那天,我確實來過領事館抗議,但是讓人失望的是,當時英國駐滬總領事館內沒有一個人能說清楚這件悲劇發(fā)生的始末,更讓人氣憤的是,沒有一個英國官員站出來,為無辜的民眾說上哪怕一句抱歉的話!”
在很多事上,英國人的道理站不住腳的,但是更多的時候,英國人選擇更加極端的辦法,結束紛爭,比方說戰(zhàn)爭。
正當杰彌遜爵士在打量王學謙的時候,他心中也在飛快的算計著。
最后,他還是決定放棄。這次談判,雖然在上海,他作為英國駐滬總領事,當然不會置身度外。但是全權代表不是他,而是在英國政壇升起的一顆政治新星,里丁伯爵。
至于他的政治前途,本來就已經非常渺茫。
等待里丁伯爵在完成談判時候,是否會給他一個較高的評價,讓他體面地還能在政府中擔任職務,他就已經心滿意足了,何必在談判還沒有開始的時候,去得罪那些煩人的民國官員呢?
正當他準備客氣的,委婉的,表示要送走王學謙的時候。
臨時管內,一個毫不起眼的管事,竟然在樓梯口喊道:“里丁伯爵到!”
作為談判的最重要代表,全權負責人,按照外交習慣,他是不會出面這種級別的會面的。
所以,就是杰彌遜爵士總領事也是毫無準備的一愣,心說:“他怎么說來了?”
沒錯,來的就是里丁伯爵,英國政府中,為數不多的上議院成員之一,帝國世襲伯爵,帝國在遠東的孟加拉總督。印度副總督,等等頭銜。眾多的頭銜,只不過說明這個人在英國政府中的重要性,是一個權勢人物。相比里丁伯爵的權勢,杰彌遜爵士的身份就有些單薄了。
里丁伯爵的出現,不僅僅讓杰彌遜爵士嚇一跳,連準備離開的王學謙在看到了里丁伯爵的那一刻,忽然感覺整個人很面熟。
這種感覺,頓時讓他有種被識破的驚悸。
雖然很快就反應過來,并恢復了面部表情。但是隨著里丁伯爵衣冠楚楚,昂首闊步的向他走來,他知道,自己的預感沒有欺騙他。眼前的這個里丁伯爵,他確實認識。
在美國的時候,因為約瑟夫?雅克的關系,一開始王學謙參加的上流社會的社交宴會,不少都是和猶太人有關。而且大部分宴會的主人,都是活躍在美國的猶太人銀行家。
當然這樣的宴會中。美女,權勢人物,或者商界的翹楚,永遠是宴會上最受到關注的人物。
但是里丁伯爵性格沉穩(wěn)。話不多,經常是一個人在宴會的角落中,孤芳自賞般的自斟自飲。但是也不是像一個酒鬼一樣,毫無顧忌。反而派頭十足,淺淺的喝上一口度數很低的飲料,仿佛在唇間品味人生一樣。讓人琢磨不透。
相比里丁伯爵,不過是性格原因,但是王學謙就不一樣了,他東方人的面孔,在西方世界中本來就不受到太多的關注。